22年前,互联网进入中国,“不是八抬大轿抬进来,而是从羊肠小道走进来”。毫无疑问,那是属于最早一批互联网原住民的黄金时代——技术出身者鱼跃而出,这批枭雄在日后轻易就能搅得整个江湖翻天覆地。22年间,风云变幻,一批又一批互联网从业者不断更迭。22年后,都说是资本寒冬,然而创业热潮也从未如此熊熊燃烧。智能互联网正取代移动互联网,CTO与CEO“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是否是技术创业的最好时代?
22年前,互联网进入中国,“不是八抬大轿抬进来,而是从羊肠小道走进来”。毫无疑问,那是属于最早一批互联网原住民的黄金时代——技术出身者鱼跃而出,这批枭雄在日后轻易就能搅得整个江湖翻天覆地。
必须承认的是,这个行业本身从来都在试图让自己“永葆青春”。从入口到工具,从精英到大众,时代的巨轮滚滚向前,带来了一批又一批互联网从业者的更迭。直至今天,随着智能互联网正取代移动互联网,成为新一轮的底层战略,与此同时,创业热潮也从未如此熊熊燃烧。一方面,即使那些掌握了绝对底层技术工具的人,也再难以像20年前一样,成为风云,引起际变,因为某种意义上,未来所有公司都将是技术公司。另一方面,CTO与CEO“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似乎每一家创业公司都缺一个CTO,但CTO再也不能成为所有人的哆啦A梦。
这还是技术创业最好的时代吗?
20年前,他们都叫“网虫”
1984年,邓小平说了一句,计算机要从娃娃抓起。“谁的数学成绩好,我们就选他去学计算机”。那一年,中关村一条街多了40多家科技企业。
直到1990年,在中国拥有电脑的人,社会地位都绝非现在的普通程序员可比,那还远远不是码农满街走的时代。持有的“超链分析”技术专利的李彦宏在美国面试时,被面试官问的最后一个问题是:Do you have computers in China?
1995年,24岁的宁波青年丁磊从电信局辞职,揣着几千块钱,孤单地站在广州繁华的街头。这里的电脑城一片欣欣向荣,很多年轻人都在寻找自己的创业机会。“这是我第一次开除自己。”第二年,丁磊架设了Chinanet上第一个“火鸟”BBS,结识了很多“网虫”朋友,刚刚大学毕业,主修计算机及应用的深圳软件工程师马化腾就是其中之一,这一对同是生于1971年的朋友,是中国第一代网民,曾一起在深圳街头喝啤酒。这一年,龙岩少年王兴也开始通过拨号登陆广州的BBS,下载别人的留言,而彼时北京中关村IT界的超级偶像是兼具天赋与勤奋的雷军,西交毕业生周鸿祎才刚刚加入方正,杭州英语最棒,但对计算机一窍不通的31岁马云在西雅图第一次上了互联网,给自己的翻译社做了广告。回国当晚,他一共向24个朋友说了自己要做“中国黄页”的蓝图,23个都摇了摇头。
1996年,无数次被称为“骗子”“疯子”的英语老师马云硬生生把中国黄页营业额做到了700万。1997年,已经三次跳槽的丁磊在广州创办网易,1998年,马化腾在深圳华强北创业园的小楼里创办腾讯,《北京青年报》用整版刊登了“求伯君砸锅卖铁再造金山”的漫画,堪称第一代程序员领军人物,自称是方正最好的高级程序员的周鸿祎经人引荐,第一次在广州见到了抽着烟的张小龙。
1999年,大家的名片上开始印e-mail地址,街上开始有人穿印着".com"的T恤,这是一个极客当道的年份。18岁的吴欣鸿看到了一则新闻:一个叫做“business.com”的域名,在美国卖了750万美元,这个新闻,也被另一个在香港做生意的蔡文胜看到了。这一年,丁磊向广州电信局呈上的“丰富Chinanet服务,吸引上网时间”方案里这样写到:“网易提供的BBS服务能够吸引大批用户上网,让网民一泡就是几个小时”,网易由此被分到了一个IP地址。“我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公司未来该靠什么赚钱,只天真地以为只要写一些软件,做一些系统集成就可以了。”免费的服务为网易带来超过2万人的铁杆粉丝。2000年,网易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2001年,在整个互联网概念遭到崩盘的背景下,网易靠短信和网游解除停牌的故事至今仍为经典。
同样在1999年元旦,李彦宏带着120万美元,正式注册成立了百度,风投商在最后签字前给他的前老板打电话,只为确认一点:“这个李彦宏真的很厉害吗?”。这个被认定为当时在引擎技术方面世界排名前三的工程师,之后大概两个月的时间,再也没跟投资人联系过。他在北京大学资源宾馆租了两间房间,天天骑着一辆借来的自行车,到北大校园里张贴小广告,为自己的公司招兵买马。4个月后,他只招到了5名员工。5年后,这家名为百度的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一夜之间百度产生了9位亿万富翁、30位千万富翁和400位百万富翁。“百度一下"成为在中国搜索的代名词。
还是在这一年,周云帆、陈一舟、杨宁三人一脚踢开了9号楼105的宿舍门,当时正在疯狂码代码的王小川吓了一跳。陈一舟问,“听说你是计算机系的牛人?”王小川表示一脸茫然。原来陈一舟在美国拿到一笔10万美元投资,准备创办社交平台ChinaRen,跟着陈一舟一起往外走的还有隔壁103的周枫、许朝军等人。一年以后“chinaren”火爆起来。
而1999年的马云,还在一个叫作湖畔家园而不是湖畔大学的地方为阿里十八罗汉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他筹了50万元本钱,用阿里巴巴的咒语打开了互联网的山洞,团队成员日夜不停的设计网页,每天16-18个小时野兽一般疯狂工作。这年8月,他拿到了高盛为主的500万美元投资,第二年,接受了软银的2000万美元的投入,由横空出世到势不可挡。
2000年5月,程序员出身的雷军等人成立卓越网,在周鸿祎打造3721,战百度,斗雅虎,创办360并成功复仇的那段激情岁月里,雷军作为CEO带领金山与微软抗衡,他似乎一直把管理也当作程序来写。“我会把管理任务分解开来,一行一行去做。”在雷军在知春路给金山同胞上干部培训课时,下面有做程序员出身的、有做渠道出身的,卖喔喔奶糖的出身的冯鑫后来做了暴风影音。写小说出身的邢山虎后来做了《我叫MT》。
[attach]18283[/attach]
中国早期的互联网江湖,“知本”是当时很火的词,专业技术出身者占据名门正派之位:李彦宏、马化腾、周鸿祎、丁磊、雷军……那正是程序员的黄金时代——“一个技术解决一个需求,一个需求让几百万人记住几款软件,下载下来其中一款,用得习惯,然后经年不变。根本不知道什么叫产品经理,也无需讨好什么用户体验(老道消息)。”他们通常思想单纯、低调务实、专注于产品本身研发,爱用就用,不爱用滚,冒出来的日后搅得整个互联网江湖翻天覆地的都是这样一群软件背景、程序员出身,有极客气质的年轻人。
相比之下,毕业于杭州师范学院外语系的马云之人,就成了行业里的另类。给自己的办公室命名“桃花岛”,会议室叫“光明顶”,洗手间叫“听雨轩”这种事情,也只有马云能干得出来了。那个年代,似乎除了马云没写过代码,所有创始人都有写代码。
当CTO不成为必备
These mean that in many fields the rule will be: Build it, and they will come.
这是创业教父 PaulGraham 在 2004 年说的,但之后,这句话似乎很难再适用。当创业成为一种盛行的互联网商业文化,中国创业者的出身也正悄悄发生着变化:
2003年,杭州阿里巴巴投资成立淘宝网,迅速掀起免费开网店创业的风潮,开淘宝创业成为当时最热门的创业方式,堪称中国C2C业务井喷的前夜。这年11月底,在美读博的王兴给五位同学发了一封邮件:“这是改变信息传播的巨大机会。”,24岁的湖南娄底小青年唐岩带着全部家当——一个姑娘、一卷铺盖和2000块钱开始闯荡京城,在中关村跑了很多年柜台的刘强东创办了京东电子商城。
2005年,越来越多的人希望搭建一个给草根们狂舞的平台。经历过一次创业失败、回到美国准备找工作的前IBM科学家顾问、加州大学博士杨勃做了豆瓣。清华毕业的王兴也看准机会,在12月创办了中国版的校内网,开始主攻学生市场,后来,校内网因为资金中断而被千橡集团陈一舟给收购。这一年开春,张小龙和他的20名员工在卖掉博大后成为腾讯广州分公司成员。2007 年,一直密切关注美国硅谷的王兴创办类Twitter的网站饭否网。